close

5ce324ef-360349.png

註:圖中標示升息 / 降息循環首次利率調整時間點,而並非所有利率調整預期時間點,可以參考圖說標註年底預測利率,以判斷利率調整碼數,各大央行路徑將隨時間調整,我們會定期出具相關報告與分析。

 

美國聯準會( FED):
2022 年 3 月聯準會會議正式 升息 1 碼至 0.25 ~ 0.5%,並且透過聲明稿、點陣圖以及經濟預測傳遞全年升息 7 碼、將提前縮減 資產負債表、聚焦『控制通膨』的訊號。而會議後,Powell、Waller、Bullard 等公開發言,均透露在 5、6 月會議一次或多次升息 2 碼的可能性,FedWatch 全年升息 9 碼躍升成最高機率。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加速升息,上半年自原先 3~4 碼,上調至 4 ~ 5 碼,並且提前實施每月 1000 億的快速縮表。

 

歐洲央行(ECB):
烏俄衝突使通膨壓力快速升溫,迫使歐洲央行加速貨幣正常化的進程,在去年宣布 PEPP 淨購債於 2022 年 3 月終止後,歐洲央行更在 3 月會議聲明暗示當年 Q3 也將停止 APP 新增購債,市場更預期將在今年 Q4 升息 1 碼。歐洲央行認為烏俄衝突引發歐洲經濟衰退機率較低,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膨為主要目標。

 

英國央行(BOE):
英國央行在 2021 年底停止新增 購債 後,展開 2004 年以來首度的 升息 循環,截至 2022 年 3 月,英國央行已經升息 3 碼至 0.75%,基準利率 回升至疫情前的水準,為成熟國家中較為鷹派的央行。雖然在烏俄衝突爆發後,英國央行在 3 月會議表示,英國經濟在短期內將受到壓抑,但在通膨升溫下(英國央行認為 通膨 Q2 將達到 8%水準),英國央行仍持續給出未來將繼續升息的前瞻指引,市場預期今年英國央行將升息到 1.25%。

 

日本央行(BOJ):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架構包含 殖利率曲線控制、風險性資產購買和銀行再融資操作,其中商業票據、企業債購買將在 2022 年 4 月後停止。由於日本 通膨 仍然低迷( 2 月 0.9%),預計日本央行在中期並無貨幣政策轉向的空間,央行也在 2022 年 3 月會議表示,將持續購債使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殖利率控制目標。

 

加拿大央行(BOC):
加拿大央行於 2022 年 3 月初宣布將 基準利率 調升至 0.5%,為繼紐西蘭、英國後,第三位進入升息循環的國家。央行於會議中強調:通膨位於近 30 年來高點,且遠高於 2%目標水平,烏俄衝突將提升民眾對長期通膨預期的升溫,故升息是必須且緊急的。加拿大央行反覆重申相較於經濟成長,控制通膨為首要目標,預期 4 月份會議將再次升息。

 

澳洲央行(RBA):
澳洲 2 月 TD-MI 通膨 達到 3.5%,超過目標水準的 2%~3%,失業率也創 14 年新低,來到 4.04%,因此澳洲央行改變去年維持寬鬆態度,先後停止長債購買計劃(QE)、殖利率控制政策(YCC),在近期的利率聲明也移除「2024 年前不升息」的論述,目前市場預期澳洲央行將在 2022 年 升息 至 0.5%(目前為 0.1%)。


成熟市場央行於 2021 下半年起逐漸看到購債退場,2022 年在通膨的壓力下,各國加速緊縮進程,美國、英國、加拿大率先進入升息循環,歐元區則暗示提早結束購債,並在年內開始出現升息預期,在短期烏俄衝突為原物料市場再添不確定性因素下,各大央行皆以『控制通膨』作為主要政策目標。
 

//


中國央行(PBOC):
中國的消費及投資仍處低迷,就業市場惡化,加上 2 月社融和 M2 不如預期,預計 2022 年 Q2 前或將再 降準 或降息一次,同時國務院金融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也提到「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大提高未來短中期再次寬鬆的概率,唯考慮到中美貨幣政策出現較大地分化,為避免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壓力,預計更多的會是進行結構上的寬鬆政策,例如調降支小支農再貸款利率。

 

台灣央行(CBC):
台灣央行於 2022 年 3 月理事會跟進聯準會升息,將三大指標利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調高 1 碼。央行表示主因為了提早壓抑「通膨及通膨預期」,並適度地靠攏先進國家的緊縮進度,以穩定 台幣匯率。我們認為以通膨和實質利率來看,台灣相較於美國有更大的緩衝空間,若 通膨 如期於 Q2 逐步走緩,我們認為將持續跟著聯準會一步我們半步的升息步伐,今年重貼現率估計可達 2% 以上的水準。

 

南韓央行(BOK):
南韓通膨持續維持在 2% 以上(2022 年 2 月 3.7%),但由於去年 8 月南韓就已領先 升息,目前累計升息 3 碼的情況下,實質利率已來到 -0.96%,需要加快升息的壓力不大,且由於南韓除了出口外,整體經濟動能偏弱,外加國內的疫情近期正在升溫,今年南韓央行的升息腳步將放慢,預估最多升息 2 碼至 1.75%。

 

印度央行(RBI):
印度央行於 2022 年 2 月利率決策會議維持 基準利率 於 4% 的歷史低檔,態度意外鴿派。縱使面臨主要國家開啟升息循環、新興市場資本外流,以及烏俄衝突推升 通膨 等多重壓力,印度央行仍優先考量經濟復甦並保持寬鬆。M 平方認為印度直到 Q2 才會從調升 附賣回利率 著手(截至 2022 / 03:3.25%),開始收窄 利率走廊 下限,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

 

巴西央行(BCB):
巴西央行於 2021 年 3 月便首度開啟 升息循環,截至今年 3 月已連續九次升息,升幅達 9.75%,原於今年 2 月在經濟趨緩以及財政壓力之下釋出即將暫緩升息的訊號,然近期烏俄爆發衝突進一步推升原物料價格,巴西央行重回鷹派聲明,預計將在 5 月再升息 4 碼至 12.75%,並不排除延長升息時程,預期巴西央行將再升息至少 1.25% 至 13% 以控制通膨,直至 2023 才有再度降息寬鬆的可能。

 

俄羅斯央行(CBR):
作為本次烏俄衝突中心,衝突擴大爆發以及各國制裁相繼祭出後,盧布 面臨大幅貶值,俄羅斯央行於 2 / 28 緊急臨時 升息 至 20%(前:9.5%),後於 3 月會議暫時維持利率不變。在原物料價格以及貨幣貶值的壓力下,俄羅斯央行預期 2022 年 通膨 將持續升溫,最高可達 20%,並要到 2024 年才有機會回落到 4%,M 平方預期俄羅斯央行仍可能再度調整利率以應對戰爭帶來的動盪與經濟結構轉型,年內仍有升息空間。

 

2021 年新興市場雖更早進入升息循環,然而今年除受到主要成熟國家加速緊縮及通膨壓力外,新興市場於製造業週期下降段中,基本面壓力更為龐大,各國持續面臨到維持利差與控制通膨、以及支持經濟的兩難,烏俄衝突變數更是增添政策轉向難度,預計多數國家將延續緊縮步調,也有更多經濟體將於 2022 年加入升息行列,唯獨中國人行在通膨低檔與經濟率先轉弱下逆勢寬鬆。

 

本文分享自財經M平方,大家可以去看看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群益期貨林亭吟 的頭像
    群益期貨林亭吟

    ❄群益期貨營業員亭吟|陪伴您一同成長的期貨營業員

    群益期貨林亭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